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6篇
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 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师:客车到达A站,有8人上车,有6人下车。 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8人,转出5人。
2、【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什么是平移以及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增强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篇一: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精选 教学目标: 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确定方向的过程中,能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 能清楚地说明自己观察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1 通过相关理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及小学二年级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分析,以及真实的课堂现状,本研究借助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整合艺术技术等探究其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采用哪种比较合适的方法。
5、小学数学教育案例 范文 1 《下课啦》教学设计 张晓蕾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 上册第二单元《下课啦》 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薄厚关系。 理解物体高矮、长短、薄厚是相对的。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小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材第100-104页)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一 教学课题: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角》教学设计
先鼓励学生尝试画角,其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讨论,还可以看书,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寻找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
正确运用尺子画角。理解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程度的关系。【教具学具】大三角板、学具袋(三角板、绒线绳、剪刀、图钉、折扇、硬纸条)。学习过程:***导入 通过展示4幅建筑物图片,引导学生找出与众不同的地方,并说明原因,进而揭示“角的初步认识”。
篇一: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认识角”是国标本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64-66页的内容。本课是第1课时,主要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感悟角是有大小的,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 方法 做出角。
《认识角》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分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
1、【篇一】小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材第100-104页)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2、【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事物有规律的排列,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意识。 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循环排列的规律。
3、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想、做、说等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做到先思后说,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注意严密规范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小学数学教案
1、【篇一】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知道“一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对“比较”的结果能够说理,并能够说出多、少、一样多,多了几个,少了几个。 [能力目标]: 通过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小学数学教案1 单元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3、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5、小学数学教案 篇1 第五单元分类 课题:分类(单一标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40页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