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1、《答谢中书书》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谢中书,即谢征,曾任安成王萧秀的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
3、《答谢中书书》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4、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赏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
答谢中书书,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布局的
文章是按照: 总—分—总的结构来布局的。第一层:总领全文,指出山川之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第二层:具体叙写山川之美。第三层:以感叹总括全文。《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从结构上看,《答谢中书书》从富有审美意味的两句开头,接着有两个不同时空层次的描写,以静现动,以动见静,写出了茅山美的性灵。至此出声赞叹:“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在是人间天堂呀)!”就是应有之笔。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 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 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
《诗词曲赋文·答谢中书书》原文与赏析
陆机《文赋》:“绵邈于尽素,吐滂沛乎寸心”,这篇淡山水的尺牍不愧为是历代传诵的名篇,骈文中的上乘佳作。
《诗词曲赋文·书事》原文与赏析 王 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题曰:“书事”,内容似乎并没有什么事。
政治黑暗,得失变化急剧,人们生死无常的时代,仙家道士的胡诌妄说和嵩山、昆仑一类传说中的名山,住往成为企求以现有肉体享尽人欲者、官场失意者、看破红尘者、对现实不满而又无力改变者等等诸如此类人物的理想境界与精神乐园。
此诗紧紧扣住仙人山的名称和浩初上人的身分,构思新奇,极蕴藉有致,颇见作者的才思。